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德信体育 > 德信娱乐

德信体育

News

德信娱乐科技艺术与社区更新——第五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展览在重庆启动

2025-01-12 20:37: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德信体育,德信娱乐,德信官方网站,德信德州,德信扑克12月10日,第五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展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三村正式启动。本次展览以“以实为验:科技艺术与社区更新”为主题,汇聚艺术、文化与科技的力量,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铁路三村——这个承载着

  本次展览的开幕式由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本次展览策展人曾令香担任主持,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韦嘉等7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重庆日报单士兵、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副会长、城市更新学委会主任戴伶和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和黄桷坪商会的领导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是基于独特的长江地缘之因,着眼于在大历史行进中的中国现场,聚合各高校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学术机构、个体,致力于中国精神振兴、文化价值复兴、社群生态更新与众生生活新兴,力求知识复归现场、文化艺术复归社会创新,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公共艺术行动实践的一项长期计划。从2018 年至 2023 年,“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已成功举办四届。

  其中第三届和本届展览现场均设置在九龙坡区黄桷坪铁路三村。它的位置就在成渝铁路线上九龙坡火车站(重庆南)附近。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年的铁路修筑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铁锤、钢钎、扁担、箩筐这些工具一点点铸就了这条铁路。时光荏苒,重庆铁路业务的飞速发展,旧日的成渝铁路线也日渐沉寂,逐渐成为历史记忆的注脚。如今铁路三村的每一处旧楼房、山路台阶、小广场、铁路线充满岁月的沉积,当年的泡桐树和黄角树苗早已浓荫蔽日。铁路三村的居民原来都是成渝铁路职工和家属,如今他们大多已经是耋耄老人,尽管年事已高,但很多老人仍然充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自从第三届展览在铁路三村落地,很多年轻学子走入社区调研创作,老人们愿意将自己当年的经历和故事讲述给他们,有些居民也参与了部分艺术作品的创作。漫步在铁路三村社区,随处可以在某个转角处瞥见作品,它们为岁月斑驳的社区带来一份鲜活,它们又是如此自然,已经成为社区肌理的一部分。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曾令香对笔者特别强调了艺术不应该是强介入而是要融入社区的理念。

  周云飞教授为观众讲解了《忆·衣》的创作过程,这件作品基于他对社区的深入观察,以社区居民不同年代铁路制服为载体,对个人记忆、集体记忆、岁月印记、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作品背后的民房是铁路职工第一代宿舍

  本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展出了近50件作品,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聚焦于本年度作品展示。其中,“穿过铁路三村的光——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三村文献调研摄影工作坊”探讨了艺术、技术和社区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周云飞教授带领研究生和青年艺术家,以摄影作为媒介,结合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的方式深入铁路三村,对社群里的老人进行走访。在交流过程中,青年艺术家与在地社区产生了很多温暖的互动,最终呈现的摄影作品也深度挖掘出了铁路三村的传统文化价值和人文故事。

  《泽英你好》是一组展示泽英老人一天生活场景的绘本式摄影作品。泽英老人已经九十多岁,她的祖辈是清末的举人,舅舅也是学识渊博的文人。后来她的家庭出现了变故,在度过早期坎坷生活后,她嫁给了一位铁路工人成为职工家属,他们共同养育了三儿一女。经管泽英老人年事已高,需要借助助步器行走,但她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她会和老伙伴一起吃斋念佛,也会大声地唱红歌,热烈讨论白蛇传、水浒传等文学著作。主创团体以一天的时间线索,通过老人的特写、与亲友的互动与物品的细节镜头,以聚焦而温暖的视觉语言呈现了泽英老人一生岁月的故事,这也是铁路职工家庭的代表性写照。

  《三二八五》以悬吊的一串串胶卷的形式讲述了一老人照顾老人的故事。作者在社区调研中结识了已经退休的铁路职工程师傅。九年前程师傅大病初愈,在九年——3285天的中,他默默承担起赡养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的繁重工作,尽管他也面临年老体衰,不断生病的困境,程师傅仍然不能有丝毫懈怠,费心费力地照料着自己的老父亲。摄影师通过一帧帧胶片镜头采集到程师傅照料老人的生活片段,以日常的摄影语言展示了程师傅的坚韧,浓厚的父子情谊与对家庭的深厚责任感,同时让观众体会到社区老人的孤独寂寞,深入思考老龄化这一严肃的社会话题。

  《万家灯火,一盏归处》陈设在铁路三村社区入口的墙壁上,作品是一组以铁路三村社区居民烹制早餐为主题的装置摄影作品。主创人员在窗外聚焦于清晨的幽暗中,王阿姨一家在室内烹制早餐和就餐的情景。同时,创作者将摄影图片镶嵌在社区居民早期使用的木质邮箱上,铁路三村的居民很多是外地务工人员,邮箱就是他们对外连接的桥梁。当夜晚居民经过装置时,箱体中的感应灯就会亮起橘黄色灯光,一幅幅温馨的家庭就餐画面就会幽静的夜色中浮现出来,作品不仅诗意地呈现出铁路三村社区万家灯火般的日常生活,也唤起了居民早期生活的集体记忆。

  火车再进站——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三村AR数字创意工作坊”是由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携青年艺术家团队创作,运用AR等数字技术,在铁路三村社区的多个角落生成了一系列数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再现了成渝铁路开通时的列车与相关文化场景,通过穿越历史的方式,追溯社区集体与个人记忆,同时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与传统上在博物馆或美术馆内展示的AR作品不同,此次展览将最前沿的数字科技与铁路三村的社区文化相结合,并直接在社区内呈现。这种“在地化”的展示方式,不仅突破了展览的空间限制,更为展现社区的独特历史与未来愿景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林俊廷回忆了工作坊主题“火车再进站”的构思过程,他想到两个时间点,一是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执导的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当时很多观众在电影中惊恐地看到呼啸而至的火车不知所措。第二个时间是1952年成渝铁路开通,他就想到在铁路三村社区现场将电影与火车进行一个跨时空的连接。

  那么如何观看作品?志愿者为观众做了演示。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志愿者用手机或pad对准路边的二维码扫描,观众就能在屏幕中清晰地看到在空空的路面上,成都站赫然显现,伴随着礼花纷飞和恢弘的东方红乐曲,一辆古老的蒸汽机车从车站中呼啸而来,而火车行进的路线就是当年铁路的位置。

  本次AR数字创意工作坊的作品巧妙地隐藏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当终端扫描二维码后,那些平淡无奇的场景瞬间焕发出奇妙的视觉景观。 例如,当扫描一处居民曾经的用水池时,屏幕中会呈现出干涸池底喷涌而出的汩汩瀑布;扫描一株高大的黄角树,透明旋转的火车齿轮与充满生命力的植物相映成趣;而当对准某面居民墙壁扫描,屏幕中则会展现粉红色三角梅花簇间,乘客在飞驰列车上欣赏风景的动人画面...这些作品不仅赋予了普通空间新的艺术活力,也寓意铁路三村未来如繁花流年般的美好愿景。

  第二大板块是由主创团队与社区志愿者共同策划并在铁路三村社区露天现场进行的开放性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央美院、四川美院、上海美术学院等15所艺术高校的共建式公共艺术作品展示,囊括了近年来长江沿线及全国各大艺术高校与学术团体在各地开展的艺术赋能社区的经典案例。这些作品多以跨界融合、跨领域的光影艺术、生态艺术、空间装置、社会美育等形式呈现。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融入城镇和乡村社区生活的各种鲜活的创意与独特视角,以及当代年轻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径。

  在小广场的铁架上展陈着曾令香在酉阳县花田乡中心村发起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人民美术讲习所”。曾令香向笔者介绍这些铁架之所以设计成移动式,主要考虑不要将艺术事件作为一种强介入的姿态进入社区

  曾令香认为:“我们把这些案例展陈在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开放性的展览场域,一方面打破了以往案例展集中在美术馆的机制,可以让老百姓和各种社群在案例中去思考当代城市更新过程中社区治理如何去实施,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换,如何创造性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探讨了以重庆为代表的所有城市面对共同时代命题之际,艺术赋能的集体答卷和大练兵。包括案例涉及的不同地域、不同社区和不同高校的文化差异性,在地特色和在地问题的差异性,都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可探讨的内容。”

  第三板块是往届作品回顾,精选前几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中的经典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对比与回顾,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共艺术在近年来的发展与变迁,以及艺术家们对公共空间的独特理解与创造,并且它们呈现了艺术赋能社区的历史演变与样本价值。

  其中,在社区广场有几块镶嵌在台阶上的蓝白色“手帕”,这是作品《那个年代,那个爱情》,讲述了铁路司机蔡廷邦和赖小姐的故事。蔡廷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成渝铁路的一名火车司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爱上了为他献花的女孩赖小姐。他们在约会时,蔡先生拿出自己贴身的手帕细心地为赖小姐铺在石板上,这一温暖的举动感动了赖小姐,后来他们结婚生儿育女,传下一段爱情佳话。作品就截取了手帕这件代表那代铁路人对爱情尊重的信物,作为形象符号镶刻在露天广场的台阶上,成为了社区精神情感的沉淀,永久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浪漫与柔情。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公共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探讨,这些作品能够走进街头巷尾,照进日常生活,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桥梁。这也是第五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展览为重庆市的公共艺术事业注入的新活力。同时也为艺术融入社区提供了一次有价值的探索案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