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体育(dxsports)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综合性娱乐平台[永久网址:363050.com]德信体育每天为您提供近千场精彩体育赛事。包括德信、德信棋牌、德信彩票、德信电竞、德信、德信电子、全球各地赛事、动画直播、视频直播等服务。德信体育,德信娱乐,德信官方网站,德信德州,德信体育网址,德信体育app,德信体育平台,德信体育注册链接,德信扑克,欢迎注册体验!10月12日9时,24岁的黎小艾背着专业工具包,轻轻敲开客户门后,穿上鞋套,开始新一天的整理收纳服务工作。作为一名高校毕业生,她投身家政整理行业已9个月,从生涩到娴熟,如今月收入稳定在8000多元,超过了写字楼里的部分同龄人。
黎小艾的选择并非个例。据“58到家”发布的《家政服务人员职业发展报告》,2024年平台内入驻家政服务从业者超200万人,呈现高学历和年轻化趋势,其中,21岁至40岁从业者占比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人数是2023年的4.2倍。越来越多高学历年轻人正涌入家政行业,用专业与创新重塑传统家政模式。
在南京板桥一家不足50平方米的宠物店内,24岁的张钰娣正轻声安抚一只名叫“石头”的泰迪犬。“乖,剪完就给你吃罐头。”她手中的剪刀流畅转动,动作轻柔而熟练。张钰娣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在一家国企从事平面设计相关的工作,后经历失业的迷茫,她凭着对动物的喜爱转型成为一名宠物美容师,如今已成为400多只“毛孩子”信赖的“造型师”。《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已突破1.2亿只,宠物在越来越多家庭中扮演着情感陪伴的角色。张钰娣观察到,如今年轻人将宠物视为“家人”,愿意为其定制服装、举办生日会、拍摄写真,宠物美容师这一职业,也逐步从单纯的手艺活,升级为融合技术与情感的专业服务。
周颖是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家政学在读研究生,本科学社会学的她认为,家政学更“接地气”,能切实回应“一老一小”的现实需求。本科阶段,她系统学习了护理学、婴幼儿照料、插花茶艺、企业管理等多门课程;研究生阶段则深入研究家政学理论、家庭理财、家政企业运营等内容。她十分看好家政学的就业前景,注意到越来越多高校正开设相关专业,而目前师资仍较为紧缺。因此,她希望未来能进入职业院校任教,为家政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宁,已在家政行业深耕24年,对从业者结构的变化感受深刻。他回忆说,2001年公司初创时,员工全是50多岁的农村务工人员,服务内容仅限于基础保洁。渐渐地,80后、90后陆续加入,近两年更是出现了00后的身影,家政行业整体学历水平持续提高。目前,公司240名正式员工中,90后有25人,占比约10%。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年度“秦淮能工巧匠杯”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进入决赛的73名选手里,拥有研究生、本科及专科学历的共51人,占比近七成。这些数字清晰地反映出家政行业正朝着年轻化、高学历化方向发展。
在南京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夏爱兰看来,高学历人才涌入家政行业,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高等教育扩招与就业市场结构之间存在错位,促使部分知识青年转向新兴领域寻找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已从基础劳务拓展至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催生了收纳整理师、陪诊师、宠物护理、儿童成长陪伴等新职业。这些岗位不仅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收入也普遍高于传统家政服务——例如高端收纳服务时薪可达300—500元,专业婴幼儿发展指导月薪往往过万元,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
年轻人涌入的背后,家政服务这个拥有万亿市场的“传统”服务行业也正在向更多具备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抛出橄榄枝。从儿童成长陪伴师、宠物美容师,到家庭整理收纳师、健康管理师,这些新兴职业不仅拓展了家政服务的外延,更以专业化、系统化的创新型服务重新定义其内涵。
上午9时,27岁的章华准时抵达她的“工作单位”——需要照顾一个两岁男孩的家庭。淮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她,曾担任6年的幼儿教师。面对幼儿园生源逐渐减少的现实,她选择转型,成为一名儿童成长陪伴师。她的日程表上,不再是简单“照顾孩子”,而是涵盖游戏、阅读、运动、英语启蒙等多元化内容,甚至设计了专门的“生活课程”:从整齐摆放鞋子到主动收拾玩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前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哭闹、扔东西,现在他学会向大人求助,甚至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些细微的成长,让我特别有成就感。”章华欣慰地说。
在家庭的另一重空间里,95后黄文静正在实践一种“化繁为简的魔法”。从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专业毕业后,她创立了自己的整理收纳公司。“我们不是在整理物品,而是在梳理生活。”在黄文静的理解中,收纳远不止于叠衣服,更是构建家庭秩序的基础。通过让每件物品找到其归属,她帮助家庭建立起长效的秩序感,进而影响亲子关系、老人陪伴等更深层的家庭互动。目前,她的团队提供每小时128元的收纳服务,近60名成员均为大学生。除了上门服务,团队还通过线上课程与公益讲座,将科学的收纳理念带入社区与乡村。黄文静还参与了《整理收纳师培训实用教程》的编撰工作。
21岁的招宇环就读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专业,现在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快易洁居家养老中心实习,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经历,让她对老年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认为,传统养老服务大多是“单一技能+体力输出”,而现代家政专业培养的是“技能+知识+人文素养”兼备的综合型人才。以养老为例,服务已不再局限于量血压、测血糖等基础操作,而是拓展为涵盖身体健康、心理陪伴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系统性服务。在老年日间照护的实习中,招宇环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食谱,运用智能设备监测其睡眠和心率数据,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编排“音乐律动操”,全面提升照护品质。
当“洗衣做饭”升级为“科学育儿”“老年照护”“家庭健康管理”,当家政服务从单纯的体力劳动走向专业技能与情感支持并重的新阶段,那些“读这么多年书,就为了当高级保姆?”的质疑声,正逐渐被新的社会认知所取代。
85后高华瑞是我省首位来自家政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家政行业深耕16年,她认为,随着80后、90后成为家政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需求已从基础劳务转向多元化、场景化的综合生活解决方案。现代家政正逐步演进为一个融合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幸福产业”。年轻化、专业化人才的加入,不仅有助于打破行业刻板印象,更将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职业化,改变以往“小、散、乱”的现状。
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人是推动家政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然而,目前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如何真正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原院长、江苏省家政学会理事长赵媛教授调研中发现,目前高校家政专业毕业生入职本行业的比例约为30%,两年后留存率仅约20%。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家政行业在留住年轻人才方面的困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年轻人扎根的重要因素。不少从事上门服务的青年从业者,仍须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行缴纳社保,缺乏与就业相匹配的福利保障,这削弱了他们的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也成为阻碍年轻人留下的另一大因素。部分毕业生入职家政企业后,经过一线实践成功转型为家政培训师,但这类具备系统培养机制和明确晋升通道的企业仍属少数。大多数企业缺乏可持续的职业成长支持,大学毕业生难以将家政视为可长期投入的事业。
“当前社会保障与职业认证机制尚需进一步适应新型就业形态。”夏宁建议,对吸纳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的家政企业,按其为员工实际缴纳社保费用的50%给予补贴,最长可补贴3年,以此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个人保障压力。
在夏爱兰看来,为年轻人构筑清晰的发展平台很重要。她建议,家政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技能—职级—收入”挂钩的成长体系,明确从初级服务人员到高级技师、从一线服务岗到管理岗的晋升路径,让年轻人看得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
目前,江苏省已有6所院校开设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随着江苏开放大学设立家政专业本科、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在全省率先开设家政学研究生专业,家政专业专、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正逐步完善。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负责人于雨倩介绍,该校通过“校企共育”机制培养学生,实习期间月薪可达3000元以上,转正后月薪普遍超过6000元。“我们的学生不仅能胜任企业技能要求,更能推动行业从‘经验型服务’向‘专业型服务’转型升级。”
“家政行业整体提升,需要行业自律、社会认知与学校教育三方协同发力。”赵媛指出,当前家政产教融合仍面临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多数合作仍停留在实习输送层面,缺乏长期稳定的协同机制。她建议,可借鉴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加强实训课程建设,避免理论与实操脱节。此外,家政专业师资实践经验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部分院校通过“校企互聘”机制,引进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做法值得推广。